您的位置 : 蚂蚁文学 > 资讯 丧失的清朝小说 康雍乾努尔哈赤在线阅读

丧失的清朝小说 康雍乾努尔哈赤在线阅读

时间:2020-01-02 11:38:38编辑:绿真

丧失的清朝中主要人物有康雍乾努尔哈赤,由公孙谏所著的历史小说,正在奇热联盟火热连载中。全文讲述了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丧失的清朝》 第5章 东西列强 免费试读

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不敢出来,任由英国人和法国人在郊外肆虐百姓,杀得血流成河,抢得一干二净。

本来英法联军在城墙外面蹂躏一下,历史也还可以接受,可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出了个大汉奸,10月6日,带着英法联军攻入海淀镇,这个人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后代。英法联军本来不知道圆明园这个地方,但是他告诉英法说圆明园里面有很多宝物,于是,英法联军顿时精神振奋地杀入了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

10天以后,联军司令部下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侵略军像发狂的野兽一样,把园内珍宝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全部捣毁。

至此,圆明园中的珍宝荡然无存了。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圆明园之后,还不满足。英国人非常“聪明”,而且当了***还喜欢立牌坊,他们都是“绅士”,怎么能当强盗呢?于是英使额尔金发表声明说:“只有焚毁圆明园一法,咱们哥们做的这点漂亮事儿才不会暴露出去。”

于是,英国将军们在他们的政府支持下发布了焚毁圆明园的命令,抢劫完毕之后,联军就开始在圆明园里面举着火把到处放火。

10月18日清晨,为了要烧得干净烧得迅速烧得彻底,英国人还特地从外地调来了一只点火很在行的骑兵团,人数大约3500人,他们的任务没有别的,专门负责纵火,一时圆明园成了一片火海,火势三日不熄。

一个侵略军官描写当时的情况说:“焚毁的命令发下后,不久就看见了重重的烟雾,由树木中蜿蜒升腾起来。树木中掩映着一座年代古久的广大殿宇,屋顶嵌着黄色的瓦,日光之下光芒闪灼,鳞鳞的屋瓦,构造奇异,只有中国人的想象力才能构思出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缕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玩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历代皇家风味和精华的物品,都付之一炬了。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图书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

很多人都在骂咸丰皇帝,但是有时候也要给他一点同情,北京是这样的情况,洋人的热兵器根本无敌,而南方太平天国的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李秀成攻入浙江,然后又攻破了江南大营,又准备攻打苏州,整个南方基本上已经是全部沦陷,如果继续跟西方列强死磕,那么就是亡国在即。

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咸丰只能选择和英法联军议和,1860年9月11日,英国的谈判代表乘坐八抬大轿,吹吹打打耀武扬威地进入紫禁城礼部大堂,和咸丰皇帝的全权代表恭亲王奕?进行谈判。

奕?分别跟英国、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条约中不但承认《天津条约》真实有效,还答应开放天津口岸通商,割让九龙给英国,并且赔偿军费二千万两。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是真的再也没有脸活在这个世上了,于是立下遗嘱,让大阿哥接替他的皇位,并且委任了八个顾命大臣,来辅佐他,然后死在避暑山庄,享年三十一岁。可以说这是个没什么福气的皇帝,也是大清朝的罪人,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片骂声。

大阿哥名叫爱新觉罗载淳,他的老子驾崩升天的时候,这孩子只不过才六岁,他那个三十一岁的爹都没办法摆平的江山,交给他一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显然难度大了点,相当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咸丰才留下了一招,给他安排了八个辅政大臣。

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恐怕是咸丰还记着当年多尔衮和康熙时代的四大辅政大臣专权的事情,他觉得人多了可能就不会出现专权的局面。可是没有想到,他的这些计算还是落空了,八个顾命大臣,在他死后没有多久,八大臣的主要人物就先后追随他去了。这次事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的发起者,是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奕?还有他的嫂子西宫皇太后叶赫那拉兰儿,也就是慈禧太后。

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满洲镶蓝旗人,咸丰二年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后册封懿嫔。咸丰六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诏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懿贵妃。

咸丰驾崩以后,早有预谋的慈禧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粉碎了八大臣势力。

之后奕?只被封为议政王,而不是多尔衮的摄政王,由此就可以看出,慈禧想要干什么了。就在辛酉政变结束的三天之后,六岁的大阿哥登基称帝,这就是后来那位死得非常不光彩的同治皇帝了。

几个月之后,议政王奕?就召集大臣们来开会,要议论一下以后这个国家应该如何发展下去,大家有什么意见?结果在奕?的引导之下,所有人都表示,应该立即让两宫皇太后出来垂帘听政。

当然慈禧上面还有一层障碍,那就是咸丰皇帝的正牌皇后慈安,不过东宫的慈安皇太后为人懦弱,而且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从此之后,基本上就是慈禧在把握这朝政大权。

但在有些事情上面,慈禧也不能太不给慈安面子,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下。比如当同治十二年,小皇帝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到了可以勤政的年龄,但作为小皇帝亲娘的慈禧太后,早就习惯了前呼后拥呼风唤雨的感觉,根本就不想把权力交还给小皇帝。

而小皇帝此刻跟慈安却特别的亲,反而对亲生母亲垂帘听政把持朝廷笼络大臣非常的不满,也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威胁。而慈禧笼络的那些人也同样不愿意慈禧交还大权,害怕遭到小皇帝的清算,历史上这种事情总是屡见不鲜。

但是这时候慈安无意中把慈禧摆了一道,她以东宫母后皇太后的尊身给小皇帝选择了一个没有经过慈禧验证的皇后。这还不要紧,最要命的是,清朝的制度,皇帝结婚之后,就必须要亲政,那你让他结婚这么早干吗?晚几年不行吗?慈禧在心里恨透了慈安。

慈安也许是看穿了慈禧的意思,于是就经常给慈禧做一些思想工作,意思是让她赶紧退下来,保证领导队伍的年轻化。很多大臣也是这样,每天上奏章,希望小皇帝能够出来领导他们,实现四化。

在这种情况下,慈禧也算是被逼无奈地只能答应退休撤帘。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对于同治皇帝来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因为两宫皇太后正式下了旨意,要退居二线了,而紧跟着,他就要从幕后走到台前,亲自来治理他的国家了,能不高兴吗?

同治皇帝刚刚上台的时候,的确有心想要当一个好皇帝,而且也有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意思,他在亲政的第三天就下令整顿经济,因为大清国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导致经济已经崩溃。同治皇帝深刻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所以下令内务府不得动用户部的款项。

那么内务府为什么要动用户部的款项呢?用俗话来说内务府是皇帝的私人银行,而户部的款项则是国家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互不相干。之所以内务府会动用户部的款项,恐怕是和慈禧有关系。所以此举也引起了慈禧的不满。

另外同治皇帝下令广开言路,亲自审阅奏章,兢兢业业。不久之后,慈禧就发现她开始的打算错了,本来他以为同治是他的亲生儿子,就算在他亲政之后,也会听自己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同治根本就不是个听话的孩子,于是越发难以忍受。

而同治皇帝的性格也很刚强,娘俩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根本不吃她这一套,于是矛盾越来越深。慈禧经常把同治皇帝叫来训斥一顿,平常见了面也没有好脸色。同治皇帝为此非常伤心,渐渐地认清了老娘的真面目,因此对母亲的感情越来越淡漠,感激之情荡然无存。

其实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因为一些事情闹得很僵了,比如安德海事件和选皇后事件等。

同治八年,久在宫闱的慈禧身边最红的大太监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内称:该太监擅离远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令丁宝桢迅速派委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如该太监闻风折回直境,即令曾国藩饬属一体严拿正法。倘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令严拿分别惩办,毋庸再行请旨。

八月七日,丁宝桢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其实这件事情丁宝桢是没胆子办的,主要还是同治皇帝盯上了安德海,丁宝桢的奏折到达养心殿的时候,恰巧慈禧不在,所以就落到了同治皇帝的手里。于是他赶忙通知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来商量大事儿,就在这两位面前,把安德海的事儿给抖了出来。

结果慈禧无可奈何之下,只得同意处斩安德海。

跟着他又娶了一位慈禧不喜欢的皇后,进一步激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对于同治皇帝来说,他可能是完全没有把这些“小事儿”当回事儿,他自己有着太多太多的梦想,最大的愿望就是富国强兵,为父皇雪耻,所以他的这些作为可以理解为,拼命地想要摆脱慈禧的羁绊,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位母亲视权利如性命,实在不好对付。

慈禧对于同治最大的伤害应该是插手他的婚姻生活,基本上不让同治和他的皇后见面,导致同治寂寞难耐,逐渐走向堕落。

为了排遣寂寞,开始的时候,同治经常去的地方是琉璃厂,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古玩字画,这个活动倒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也绝对不会影响到皇帝的身体健康。可是随后,随着他“微服私访”的次数越来越多,街上有两个人在旁边引导,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把同治皇帝带坏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奕?的儿子载澄,另一个是翰林院大学士王庆祺。

在他们两人的引导下,同治开始到北京城里的花街柳巷里寻找女色。小皇帝本来一直都生长在深宫大院,哪里见过外面的花花世界,宫里的女人要守规矩,怎么比得上青楼里面的女人撒娇发嗲这么有味道,一下子他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三天两头溜出拱门,直奔南城,享受鱼水之欢去了。

同治十三年九月的一天,太监在给同治皇帝洗澡的时候,发现皇上身上有很多玫瑰样的斑疹,不疼不痒,同治皇帝知道以后,立即把太医找了过来,太医李德立经过诊断询问,确认同治皇帝得的病是梅毒。在当时,梅毒是没有办法医治的,所以这位小皇帝等于就是被太医李德立给宣判了***。

同治皇帝病了,再也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了,那么国不可一日无君,该怎么办呢?慈禧知道自己的儿子肯定是要死了,但是他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儿子的病情,而是儿子一旦死了之后,权力很可能就会落入恭亲王奕?的手里,所以他不去问儿子的病,却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夺权的活动。

有一天,慈禧召见军机大臣和六部大员,声称是让他们去探望同治皇帝的病情,可是当时同治皇帝已经神志模糊了,大臣们见到他的时候,他几乎认不出谁来,大臣们看到的皇帝,满脸都是紫红色的斑疹,连脖子手臂上也出了许多,简直惨不忍睹,眼睛已经睁不开了,所以说了一会儿话,就告退了。

可是没有想到,走到半路上又被慈禧差人叫了回来,然后慈禧对他们说:“皇上的情况你们都已经看到了,恐怕是没有办法康复了,这些天奏折的批阅都不是皇上做的,朝政日渐荒废,大家想想,有什么好的办法?

大家一听就明白了,今天到这里来并不是给皇上看病的,而是皇太后要夺权,可是这该怎么办呢?有一些正直的臣子不愿意看到慈禧再次临朝,所以就保持沉默。可是慈禧早就准备好了说辞,他先是指责军机大臣,对皇上的事情不上奏,然后又指责皇上的老师们没有把小皇帝教育好,全都有罪。

这样一来大家心里全都害怕了,就更加不敢说话了。于是慈禧就开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自己的心酸,还说自己是皇帝的亲生母亲,皇上得病,最难受的是他,然后能够帮助大清国渡过难关的也非他莫属,它能够担负起为皇帝批阅奏章这个责任。

奕?本来是不愿意的,可是经过了几次斗争之后,他在慈禧面前屡屡吃亏,于是无奈之下,只能重新请求两宫太后当皇上的代理,但是并没有恭请重新临朝,于是慈禧又去打儿子的注意。

当晚他就跑到同治皇帝面前做了一番思想工作,结果同治皇帝迷迷糊糊就答应了,第二天就召见大臣,宣布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让皇太后代为批阅奏折。国家大事无论大小,全都要皇太后说了算。如此一来,慈禧又一次堂而皇之地当上了大清国的掌门。

一个月之后,同治皇帝觉得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知道时日无多,于是不得不考虑立太子的问题。可是在他的下一辈之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只能在自己的同辈中人寻找,最后他看中了自己的堂弟载澍,此人已经成年,而且非常聪明,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国家大事儿,于是他心中算是有数了。

于是第二天他召见了皇后阿鲁特氏和自己的老师李鸿藻,宣布让载澍来继承皇位。可是李鸿藻拟定了诏书之后,却不敢拿给同治皇帝看,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问题,于是反而把诏书拿给了慈禧太后。

慈禧的决定是,下令让李鸿藻关禁闭,五天之内不能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连跟别人说话也不行。于是同治皇帝的遗诏,在没有来得及公布的时候,他老人家自已先一步撒手人寰了。慈禧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撕毁了遗诏。

当时慈安对遗诏的事情也不知情,于是皇帝死后的当天,便在她的哄骗之下,召见大臣,册封四岁的载恬为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

慈禧之所以要这样做,理由不外乎有两个。第一,一个四岁的孩子还在吃奶,好控制,她可以继续垂帘听政。第二,载恬的父亲在辛酉政变中为她立下了大功,而且为人老实,不像恭亲王那么难对付。

于是当天晚上,载恬被太监们迎入宫中,继承了大清皇帝职位,并且按照慈禧的旨意,定年号为光绪。

丧失的清朝

丧失的清朝

作者:公孙谏类型:历史状态:已完结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