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蚂蚁文学 > 资讯 扩张的元朝(下)最新更新 拔都术赤小说在线阅读

扩张的元朝(下)最新更新 拔都术赤小说在线阅读

时间:2020-01-02 11:37:43编辑:易秋

扩张的元朝(下)该小说的主角和配角叫拔都术赤,是公孙谏所写的一本原创新作,目前正在连载中。全书主要讲述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关于蒙古族的起源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众所周知蒙古高原上有一条蒙古人的圣河,斡难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一天,一头苍色的神狼和一头白色的神鹿在这里相遇,而且一见钟情,并且进入了婚姻的殿堂,从此就有了以后的蒙古族,他们就是蒙古族的祖先。

《扩张的元朝(下)》 第6章 走向衰落 免费试读

泰定帝的即位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但也不能说他一定就是不合法,因为他也有合理的说法,比如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死了,现在我距离皇帝最近,只能赶鸭子上架了,都是为了国家嘛。

大家可以看看,自从元成宗以来,所有继承皇位的全都是真金太子的嫡传子孙,我是真金太子大儿子甘麻剌的长子,也是他的孙子,完全符合条件呀。泰定帝如此说。

而事实上,元朝的即位制度一直都存在着问题,根本没有一定的章法,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忽里台选汗大会选举产生,后来忽必烈开始搞嫡长子继承制,这才有了皇孙即位的可能,再后来元武宗和元仁宗开始兄终弟及,又搞了个叔侄传位的君子协定出来。虽然说最后没有执行下去吧,但毕竟还是乱了套了。

一句话,就是没有继承法。

所以泰定帝即位,也没有人能说出什么去。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做的可就不对了,当他刚刚继承皇位的时候,为了稳住政局,居然任命政变头子铁失当了枢密使,等于把全国的军权都交给了他,位列三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铁失的走狗也先帖木儿则当上了右丞相,其余的官吏也来了个大换血,完全换成了他在晋王府潜邸的亲信。后者无可厚非,很多皇帝都会那么干,但是前者可就太说不过去了,这不明显的打自己的脸嘛。

不久之后,宗王之中有一个叫买奴的就上书给泰定帝说:“你用这些乱党来执政,老百姓们怎么知道你不是同谋,你这不是糊涂吗?”

史书载,泰定帝深以为然。不以为然也不行啊,人家说的实在有理,更何况他到底是参与了还是没参与,也没人知道,根据有些史学家的分析,泰定帝有可能并不是打酱油当上的皇帝,而是直接策划并参与者,也就是说铁失敢这么做他是幕后黑手。

醒悟到这个问题的泰定帝,马上着手解决后顾之忧,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把也先帖木儿这些人全都诛杀,但却把铁失这个主谋送到了元大都,当着祖宗牌位的面儿给宰了意思是要向全国人民以及列祖列宗表达自己的无辜。

这事儿跟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可是猫腻马上又出现了,他虽然杀了铁失,却留下了铁失的儿子,只给了他流放边疆的处罚。按理说好像铁失这样的重刑犯在封建社会,那可是诛九族都不解恨,放过他的儿子这是不是有点太那个了?

会不会过几年之后,有感于铁失帮自己当了替死鬼,又立了大功,又把他的儿子弄回中央来当官啊。

于是监察御史赵庆成等人***表示对皇帝的这个做法非常之不理解,你说你善良吧,怎么别人全都是杀全家唯独他例外呢,你说你有想法吧,信的人比较多,皇上您自己看着办吧。

泰定帝这时候正是往自己脸上擦粉都来不及的时候,给他弄一坨屎,他肯定不愿意,于是干脆把铁失全都牺牲了,让他的儿子也下阴曹吧。

在这次政变之中,还出了一个搞笑事件,那就是刚才说的宗王买奴,他当时也在銮驾之中,听说有变,居然跑到了周王的军营里请求周王出兵扫平叛乱,当时周王大大的表扬了他一番,可是后来把这事儿给忘了。

有人提议,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泰定帝无论如何也要讲上买奴。于是泰定帝赐给买奴泰宁县五千户,封他为泰宁王。

做完了这些表面文章之后,该是掏钱的时候了,泰定帝也知道,要想让人不说话,就要堵住他得嘴,而堵住嘴巴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金银,所以他开始按照惯例大规模的赏赐宗王贵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这个皇帝比上一个抠门好多了。

这样一来宗王也就得到了好处,不说话了。但朝廷里面还有很多的汉族官员他们都是儒家出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弑君篡位,所以他们还是要说话。于是泰定帝开始用色目人来取代这些汉人,不久之后,整个朝廷就被色目人占据了半边天,汉人则寥寥无几。

色目人掌权之后,元朝的朝廷里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弊端,简而言之就是挖国家墙角,结党营私,以献宝为名,公开性的盗窃国库资源。他们是这样干的:比如一个西域商人在自己的国家得到了一块所谓的宝石,立即就拿到大都来,想要先给皇上,而他们所说的价格往往超出本来价格的几十倍,泰定帝明知道这是色目大臣的猫腻,但仍然照单全收,以此让他们获利,保住自己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位。

虽然泰定帝把汉人的权利都给剥夺了,但他是一个喜欢装逼的人,表面上又提出口号要尊崇儒学,实际上全都是一些表面文章而已,比如说以最高规格祭祀孔庙,增加太学生的数量等等,但是在治国方面,儒术基本上已经说不上话了,这就是所谓的挂羊头卖狗肉吧。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来,这位泰定帝都是个善于装的人。

泰定帝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他同时是虔诚的佛***和道***。宗教这种东西大约跟爱情一样,排他性特别强,可是泰定帝迷信的程度超高,只要是能够给他带来福气的神仙他全都信。

在佛教方面,他和自己的皇后全都受戒于吐蕃帝师,并且在全国各地大规模的修建佛塔,而且把僧侣都封官,有的居然达到了三公的高度,当时很多人上书要求裁撤,认为这样太有失体统,另类的不行,但一心想要依靠满天神佛保住自己宝座和国家的泰定帝一概不加理会,依然我行我素。

更加离谱的是,吐蕃萨迦派在他的扶持之下势力越来越大,这个派系一直在家族内部传承,当然家族里的人不可能全都去当和尚,因为还要传宗接代,所以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就留在家里娶妻生子。于是当时忽必烈就把这位弟弟封为“白兰王”,给他地盘让他去收税,为了巩固关系,还把西凉王的公主嫁给他。

而泰定帝好的不学学坏的,他也模仿祖宗忽必烈的做法,泰定三年的时候,把当时帝师的哥哥封为王爵,又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他,另外良田百倾,外加三万锭元宝。也不怎么的赶上泰定帝点子背,人生走低谷,这边刚刚赏赐完了和尚,那边国家闹灾荒了,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泰定帝采取的方法是:给老百姓发栗米八十万石,然后给大天源寺两万锭元宝。意思可能是把救济灾民的希望寄托在了寺庙的和尚身上,希望他们施展大法力,让这场灾荒赶紧过去。不过我感觉,如果直接把两万元宝发给老百姓,灾难过去的可能更快一点。

泰定帝的这种近乎于疯狂的迷信还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比如公元1327年,泰定四年,元大都发生了沙尘暴,估计还有龙卷风,总之是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好像天神斗法一样,泰定帝认为这是自己做错了事儿,上天在给自己示警,所以立即从吐蕃请来一批高僧,念经做法,祈求上天原谅,这一趟来估计不少钱,光是报销的旅差费,饭费,加上劳务费,差不多也能重建一次京城了。

不过后来的结果比较好,经过法师们一番掐诀念咒,施展大法力,风果然停了。不过那是好几天以后的事儿了。不停才怪呢。

公元1238年,泰定帝执政的最后一年,他又让帝师率领喇嘛们去沿海一带做法事,希望能够让海啸不再发生,可以说他的心意是好的,但钱花错了地方,和尚们念完经,海啸该怎么闹还怎么闹,一点也没耽误。

也许是这次任务让泰定帝对和尚们有些失望了,所以他转过头去找道士解决问题,众位道长,现在我国海啸频繁,你们能不能施法让大海消停两天。

当时接到这个任务的是正一道的著名道士吴全节,他率领一众道士去海边祭祀妈祖,结果最后的效果也不怎么好。但是泰定帝对于和尚道士的宠爱并没有因此而降低一点,反而更加热烈了。

不管怎么说,这些年困扰泰定帝的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即位问题,所以他想要做一位是“好皇帝”给大家看,也要彻底的和铁木迭儿以及铁失的党羽们划清界限,所以在一段时期里面,他开始给被铁木迭儿迫害过的大臣***昭雪。

尤其是对拜住,为了证明他和谋杀先皇的事情没半毛钱的关系,他把拜住的儿子找了出来,还故作姿态,大大咧咧的放在自己身边当禁卫军的指挥使,那意思好像在告诉天下人,你看,如果我真的是他的杀父仇人,怎么会把这种危险分子放在身边呢?

总体来说,虽然他善于做秀,但治理国家的水平却非常有限,能力没达到下限。看看史书就知道,自从他即位之后,短短五年时间,几乎是月月闹灾荒,受灾地区达到620多个地方,虽然每次他都会赈济,单拿出来的东西,远比送给和尚道士的要少得多,赈灾是赈灾,但基本上跟没赈一样。

此外还有一件事情,说明了泰定帝的执政是如何的失败。那就是遍地民变的兴起,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后来元末大规模的民变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从1324年开始,泰定朝的民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是越剿越多。一开始叛乱出现在,云南,湖广,两广等地区的都是少数民族的暴动,规模不大,但到了后来,形势一发而不可收拾,元朝的各种错误政策,导致这块蛋糕越来越大,而泰定帝身边的那些法师,由于最近集体走火入魔,也不能去降妖除魔,只能听之任之。

最为可怕的事,中原地区出现了利用宗教号召,秘密结社的形式,反抗暴政的局面已经形成。什么白莲教啊,明教啊,丐帮啊,全都站出来,有的说自己是弥勒佛降生,拯救天下,还有的说“明王将得到整个天下”,这些预言不胫而走,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后来终于被一个小和尚给听到,并且成为了最后的明王,夺取了天下,他就是朱元璋。

不但是反抗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神秘化,就连规模也在一次一次的增强,到了泰定三年的时候,广西官员徐文杰聚众起兵,杀了当地的知州,一度发展到六七万的兵马,同一时间,广西有一位陈和尚也扯虎皮拉大旗,振臂而起,宣布自己是皇帝,要推翻元朝这个***政权。

虽然说这些人最后全都失败,但各地人民的反抗却始终没有停止,而且一天比一天热烈,就好像那句话,打倒我一个,还有千千万。

面对这种情况,泰定帝知道是老百姓缺钱,要是过的富裕也没人愿意造反。可是他本人也缺钱,于是他就想法设法的捞钱,但元朝此刻的税收已经够过分了,老百姓他不敢动了,所以他想到了以前汉朝汉桓帝汉灵帝用的招数,卖官。

价格是这样的:两千石从七品,一千石正八品,也不知道宰相要卖到多少钱?不过他这个方法实在不怎么样,不但没有能够增加收入,后来发现反而国库更加空虚了,因为那些人买了官之后,是要给发工资的,等于是跟信用卡借了钱,要分期付款给还上。但当时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他不打算扔掉信用卡,所以一直还在用。

有些官员就给他上书说这样不行,现在官吏太多了,好多都是吃闲饭的应该大规模的裁撤。泰定帝心想,你这不是开玩乐嘛,想砸我饭碗是不是,不卖官我不就失业了嘛,所以不予理会。

公元1328年,篡位上台的泰定帝,只在皇位上“劳累”了五年,就撒手人寰了。他一死,蒙古宗王们就忙活了起来,不久之后,历史上著名的“两都之战”就打响了。原因当然是为了争夺皇位了。

泰定帝并不是死的不是时候,估计他什么时候死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这场由来已久的恩怨并不是他造成的,而是要追溯到元武宗海山的时代,海山把皇位传给了元仁宗,但是元仁宗并没有遵守君子协定,他当了小人,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元英宗。元英宗很不幸,遭人陷害死了。

泰定帝算是捡了个便宜当上了皇帝,其实还有人比他更合适来当这个皇帝。那就是元武宗海山的两个儿子,尤其是大儿子,此刻被封为周王的和世珠,在元仁宗改变主意封自己的儿子当太子之后,周王曾经发动过一次叛乱,但最后兵败,幸而没死,跑到了察合台汗国,得到了汗国后王的支持,给他一块地方让他休养生息,这些年他一直盘踞在阿尔泰山一代,过的日子也很苦。

虽然和世珠发动了兵变,公开的反抗朝廷,但元仁宗和元英宗这两代,都觉得自己理亏,没脸皮跟人家计较,所以就听之任之,当没这么回事儿,让他呆在金山养老院里,慢慢活着吧。

等到泰定帝上台,他同样理亏,因为按照世系表来说,应该是周王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当时大臣们却挑了他,不过这也合理,因为他也是真金太子的孙子,身份和周王没有区别。他的意思是,因为周王距离祖国太远,所以国家等不及了。

为了表示诚意并安抚周王,泰定帝对他采取友好态度,不但承认他王位的合法性,还让他重新认祖归宗。另外又把他那位同样在海南琼州小岛上当渔民的弟弟图贴睦儿,搬迁到潭州,后来又搬到江陵,给他买了别墅,买了豪车,还给了若干美女,也让人家享受一下生活吧。他以为这样周王兄弟就满足了,其实还差得远呢。

不久之后,泰定帝死在了上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皇太子阿速吉八,可是阿速吉八当时还很年轻,只有九岁,所以威信力不是很高,上都的大臣武将们,对他也没有什么信心,所以继承皇位的事儿,就耽搁了那么几天。

就是这么耽搁了几天就出事儿了。

元武宗海山这位皇帝和元朝后期其他的皇帝大有不同,他是一名武将,而且还是名声赫赫的统帅,在和海都等叛军作战的十几年中,有无数的贵族同他并肩作战,并且建立了感情,所以他的人虽然死了很多年,但是旧部还在怀念他,也就是势力还在。

周王造反的时候,就带走了一批海山的旧部,但在大都还有很大的一批,在为他鸣不平。尤其是泰定帝这一死,他们认为皇位应该轮到海山的后代了。所以阴谋把和世珠请回来继承皇位。

支持周王即位最坚定的就是大都留守副枢密使燕帖木儿,他是钦察名将土土哈的孙子,床兀儿的儿子,同时也是海山手下的大将,可以说床兀儿和燕帖木儿都是海山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这些年他一直都念着这份情,认为武宗皇帝对他家有大恩需要报答。

把皇位还给武宗的后人应该就是对他最大的报答了吧。燕帖木儿此刻看到了机会,他可不打算放过,于是立即在京城里奔走起来,他先是联络了留守大都的安西王,然后利用手中掌握的“环卫大都”的权利,再加上家族世代掌握的能征善战的钦察卫。一举发动政变,带领人马杀入皇宫,逮捕了丞相朵朵,平章政事乌伯都剌等人。然后着急百官开会,一举扣留,并且封存府库,收缴官印,牢牢地掌握了大都的局势。

燕帖木儿能把一场政变做得这么顺利,这里面有一个特殊的原因,也是元朝后期的弊政之一,且一直没有能够得到解决。

他利用家族的卫队来搞政变,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蒙古贵族已经把自己手中的宿卫军变成了私人武装,上面提到的铁失杀害元英宗其实也是这个意思。而元朝的皇帝们至此依然没有意识到它的危险。

当燕帖木儿控制了这一切之后,本来应该立即去阿尔泰山把周王请回来当皇帝。但这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一旦消息传出去,阿速吉八就会带人过来攻打,他理屈词穷,必败无疑。想要不败,就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

所以他想到了周王的弟弟图贴睦儿。于是立即派人去江陵把图贴睦儿给请了回来。半个月之后,图贴睦儿在大都宣布继承皇位。

哈哈,下面来说说燕帖木儿得到的好处,大家看完之后,肯定觉得,这场政变搞得太值了。图贴睦儿是元文宗,元文宗一上台就把燕帖木儿封为:太平王、中书右丞相、加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估计肺活量小的,一口气说完都能憋死,把能封的官基本上都给扣上了。

可是在这个时候,上都方面又传来了消息,左丞相倒剌沙,脱脱,梁王王婵等拥立阿速吉八为皇帝,改元天顺,是为天顺帝,在上都继承皇位。这一幕就好像是当年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争,一个天上出现了两个太阳,一个国家里出现了两个皇帝,老百姓都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那就打吧。

这就是著名的“两都之战”的起始原因。

在两都之战中,燕帖木儿父子,兄弟,以及他们手下彪悍的钦察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不愧是名将之后,又是海山的得力干将,比那些已经堕落了的蒙古贵族要厉害的多了,几个回合下来就把上都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一个半月以后,燕帖木儿的叔叔不花帖木儿乘机联合了合撒儿后王,进而一举包围了上都,左丞相倒剌沙被迫投降,天顺帝被生擒。大都方面获得了全胜,那么说,图贴睦儿的这个皇帝宝座就坐稳了吗?

恐怕还不行吧,大家不要忘了一个人,那就是周王。

这一幕似乎就重演了当年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兄弟的一幕,海山应该即位,爱育黎拔力八达帮他代理了一下,然后正主大兵压境,前者退位让贤,后者封他为皇太子,等着下一任吧。

本来事情应该是这样的,图贴睦儿也是这么按照章程去做的,他在即位诏书上也宣布自己是代理一下,等哥哥来了立即就退位。而且主动地派人去请周王过来,其实周王一开始不想来,但他总是派人来催促,在这围绕在他身边的王公大臣也在撺掇,所以最后就来了。

当然这时候,他还不知道图贴睦儿和燕帖木儿已经设下了毒计等着他上钩。

来之前,周王匆忙的在和林举行了一次即位仪式,是为元明宗,历史上还是承认他这号人的。然后燕帖木儿率领百官跑到和林,送上玉玺,元明宗给燕帖木儿的官跟图贴睦儿封的一样,一个字也没改。于是率领军队向大都进发。

经过四个月的跋涉,八月二日,图贴睦儿见到了元明宗,明宗召集宗王大会,封图贴睦儿为皇太子,完全仿照武宗和仁宗的先例,兄终弟及,叔侄相传。据说,此后的六天里面,兄弟两人每天就是通宵达旦的饮酒,纵情快乐,可是没想到到了第六天的时候,元明宗突然中毒暴毙了。

燕帖木儿立即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太后的诏书,奉皇帝玉玺给文宗,也算是皇太子即位了吧。所以文宗隔了几个月又当上了皇帝。

可怜的和世珠,本来就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他命薄福薄,受了一辈子苦,才当了几个月皇帝的虚名,连大都的门口都没进,就一命呜呼了。

燕帖木儿这一次又得到了很大的封赏,可以说在元朝一代,已经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了,元文宗完全把他当成一家人来看。这次,元文宗把泰定帝的几个妃子全都给了他,皇族女子加起来,他娶了四十多个,他的叔父不花帖木儿担任枢密使,他的弟弟担任左丞相,他的儿子总管高丽事务,元文宗的一个儿子成为他的养子,而他的一个儿子又成为元文宗的养子,而最应该大书特书的还是,燕帖木儿的女儿最后居然嫁给了元明宗的儿子妥欢帖睦尔,大家应该知道这个名字吧。

不就是元顺帝嘛。

元文宗刚上台就开始宣布了一件大事,他要把泰定帝从宗庙里开除出去,罪名是篡位夺权,名分不正,所以没有资格呆在庙里,自个找别的地方住吧。

据说元文宗之所以被称为元文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非常喜欢看书,而且崇拜儒术,在他执政的时期,讲很多名人的著作编纂起来,翻译成蒙古文加以传播,并且编修政书《经世大典》,为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元文宗可不是个纯儒家,跟其他的蒙古皇帝一样,他还疯狂的崇拜佛教,而此时吐蕃僧侣的权势在中原也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巅峰,从忽必烈尊奉八思巴为帝师开始,佛教在元朝传播的非常广泛,僧侣们的地位出奇的高。

但是现在似乎高的有点过了,比如皇帝要召见吐蕃帝师,必须用珍珠做的诏书邀请,而且帝师来的时候,所有的官吏百姓都要出去迎接,此外还有可能要进行跪拜,而对于他们的赏赐皇帝们从不吝惜,每次赐金500两,银千两等。

等到了1313年的时候,增加了十倍,金5000两,银15000两,各种绸缎17000匹。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了。

如果仅仅是损失一点钱,只怕大臣们也没有这么紧张,但皇帝对他们如此的宠爱,就造成了他们为非作歹有恃无恐,比如西凉等地,番僧佩戴着金子做成的念珠,而他们每每挑剔驿站卫生不好,不能住,借口住在民宅,晚上就起来***妇女,无恶不作。但是老百姓告状,还没有人受理,甚至会更加倒霉。因为元朝有法律,凡是殴打番僧的断手,辱骂番僧的割舌头。

反正是有元朝这一代,为了礼佛无所不用其极,有的大臣统计了一下,国库一年的费用,将会有五分之二都用在了番僧的身上。

而到了元文宗这一代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的变本加厉,赏赐比以前更多了,各种佛事比以前更多了,据说元文宗在位的四年之中做了9次佛事,钱花的没变了,导致国库进一步的空虚。

有一个故事,公元1239年的时候,帝师来到大都,皇帝下令朝廷一品以上官员全都倒郊外迎接,大臣像伺候皇上一样跪在地上,帝师根本连看都懒得看一眼。这里面有一个国子监祭酒,心里不满,他也不下跪,而是站着说:“帝师你是佛祖的门徒,天下的僧人都是你的弟子,而我是孔圣人的门徒,咱们俩不是一个门派,所以我还是不向你行礼了。”被人揶揄了一下,帝师这才感觉自己做的有点过了,连忙站起来给此人敬酒。

元文宗还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儿,也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没有做过的。他下令,把孔子的爹娘也封王,还有孔子的老婆一起送到孔庙之中祭祀起来,另外除了孔门七十二贤之外,还增加了理学大师程颐兄弟,以及西汉名臣董仲舒。

这实际上就是为当时的读书人树立个榜样,意思只要你们努力学习,为朝廷做贡献,早晚也有这么一天。事实上他的举动,也让儒家弟子大跌眼镜,自古以来哪有女子进入孔庙的呢?

公元1323年五月,元文宗只当了四年的皇帝,就在去上都避暑的时候,病死了。

下一位皇帝是元顺帝,他的皇位可是得来不易。

扩张的元朝(下)

扩张的元朝(下)

作者:公孙谏类型:历史状态:已完结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