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蚂蚁文学 > 资讯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30章在线阅读 习近平邓普西免费小说精彩章节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30章在线阅读 习近平邓普西免费小说精彩章节

时间:2019-04-13 09:02:15编辑:从蓉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是一本很好看的军事小说,作者是有名的网络作者刘亚洲,主角是习近平邓普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前励志后苏爽,非常的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央党校“当代世界”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使用至今已逾10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06 第六章 免费试读

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是国家制定的一定时期内指导国防活动的基本行动准则,是国家内外政策在国防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国防政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国防现代化发展战略、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军控与裁军政策等,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活动的政策。其中,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在捍卫国家***和安全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节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主要依据

防御性国防政策,就是以保卫国家安全、防备和抵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为根本目的的国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明确规定,中国在对外军事关系中,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中国的国家性质、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中国必然实行防御性国防政策。

一、国家性质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个国家性质的确立,从根本上铲除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制度根源,向世界人民昭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与外敌所进行的战争,都是防御性的自卫战争。中国进行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也都是为了抗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家利益、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

二、发展道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基本内涵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近代历史上,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是一些大国崛起的老路。特别是在20世纪,追逐霸权、实力对抗、兵戎相见,使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程度空前加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国际社会超越陈旧的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以同舟共济的新理念,寻求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开辟各国合作应对多样化挑战和实现包容性发展的新道路。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停滞,要对话、不要对抗,要理解、不要隔阂,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基于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对21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格局变化的认识,对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认识,郑重选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作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参与国际事务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当今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富裕、社会公正、国家发展、世界和平的基本目标,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内求和谐求发展、对外求和平求合作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我们的发展不可能走资本主义国家武力崛起和侵略扩张的道路,而只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强调发展的和平性、开放性、合作性、互惠性,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中国国防政策的防御性质。

三、根本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就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现阶段,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后,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胜利地实现了前两步目标,并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然而,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用世界7.9%的耕地和6.5%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近20%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要由13亿多人共享,不断满足众多人口生存和发展需求是巨大难题。中国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等发展的瓶颈制约突出,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中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国际产业体系和贸易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现代化是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现代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难度,在当今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发展和民生问题,始终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为此,中国国防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四、对外政策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来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才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因而极为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独立自***利,始终把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决不会吞下损害自己利益的苦果。

中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亲疏;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国防政策是国家内外政策在国防安全领域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国防政策必须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基本依据,必须坚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的防御性质。

五、历史文化传统

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精神要素,对国防政策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是一种典型的农耕文明。农业活动的周期性、精确性和脆弱性,使得我们的祖先希望这个世界永远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宇宙天地万物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人与人、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才能顺利生存,否则就会出现危机甚至灾难。因此,中国人民历来热爱和平、追求和谐,崇尚“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这种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从骨子里和血液里影响了其战略思维和战略决策,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秉性。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扩张的基因。”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曾说:“中国在世界历史上是最和平的大国。中国不会脱离这一传统。”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铭刻下中国古人追求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互利合作的历史足迹。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不是血与火、掠夺与殖民,而是瓷器、丝绸、茶叶为代表的中华灿烂文明和先进科技,留下的是和平与友谊。

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不同文化、不同观念,注重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决不会把自己遭受过的苦难再强加于人。

中国和谐文化表现在军事上,就是主张用非军事手段来解决争端和慎重对待战争,注重战略防御和后发制人,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新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全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第二节国防政策遵循的基本原则

回顾新中国国防政策6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出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一、积极防御

不论环境、利益和实力如何变化,中国的国防政策始终是防御性的。国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为了自卫,而不是为了发动战争、侵略扩张和军备竞赛。中国国防把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作为国防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军事上严守自卫立场。国防政策的自卫性与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决性是相统一的,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作为防御性国防政策核心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坚持战略上的防御、自卫和后发制人。但这种防御和自卫不是消极防御或单纯防御,而是维护和平与捍卫权益相统一、自卫防御与攻势行动相结合的积极防御,是战略上的防御与战役战斗上的进攻、战略防御与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的辩证统一。

新形势下,坚持积极防御这一原则,必须正确处理政治和战略全局上的后发制人与战略行动上的先机制敌的关系,增强战略指导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二、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我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特征,也是国防现代化的基本方针。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以本国力量为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

在国防决策方面,要独立地分析国际战略环境和安全形势,得出自己的判断结论,从国情军情出发制定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切忌照搬其他国家的国防发展模式;在处理国际军事和安全关系方面,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独立地处理一切国防安全事务;在国防力量建设方面,以自力更生为主建设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体系,自主发展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在国家安全受到危害时,依靠自己的力量捍卫国家***和安全。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有利于增强国防自主能力,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三、全民自卫

中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始终依靠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是我们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

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加快国防工业和国防科技的发展,实现寓国防人才于民,寓国防科技于民,寓国防物资于民;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国防意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在国防斗争中,建立军、警、民结合的联防体系,探索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新途径,发挥民兵和广大群众在反恐维稳、抢险救灾、护边控边、治安联防等行动中的独特优势和整体威力。

四、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一贯做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要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80年代,邓小平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90年代,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提出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对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依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努力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谋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推进,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紧密配合这个大局。同时,要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维护领土***和海洋权益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国家安全新需求,逐步增加国防投入,形成与经济实力相协调、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的军事实力。军队要加强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走复合式、跨越式的发展道路。

五、维护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行为,尽量避免或推迟战争的爆发,是我国国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的前途同世界的前途紧密相连,中国的国防同世界的和平息息相关。坚持维护和平,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与履行国际义务的统一,体现了国家的性质和内外政策。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强调,中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中国国防政策贯彻国家对外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战争政策、侵略政策和扩张政策,反对军备竞赛,支持一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的活动。

六、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首要原则。无论战争形态怎么演变、国防和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国防和军队的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党对军队实施独立的领导、直接的领导和全面的领导,主要包括: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决不允许向党***,不允许其他政党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进行活动,也不允许任何个人向党争夺兵权;未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授权,任何人不得插手军队,更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

党和国家共同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对军队的领导职能完全一致,既能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又恰当地规定了军队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党对军队实行领导的根本制度,是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省军区、军分区、人民武装部和预备役部队,实行军队系统和地方党的委员会的双重领导制度。

第三节新形势下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已进入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国际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现阶段,我国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可能性不大,发展问题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全局性问题,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复杂和多变。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但其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有了新的发展。

一、维护国家***、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这是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国武装力量的神圣职责。***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象征,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国家武装力量始终把维护***和安全、保护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防备和抵抗侵略,遏制分裂势力,保卫边防、海防、空防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在太空、网络空间的安全利益。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事关国家***和领土完整的根本问题上决不退让和妥协。国防政策的防御性与保卫国家利益的坚决性是统一的,如果有谁敢于危害我国的核心利益,我们有权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

二、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大课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会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会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逐步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全要素、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军民融合式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既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国防建设,又积极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和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着眼2050年完成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最终完全实现信息化。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开展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四、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新要求、战争形态演进新趋势,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立足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统筹加强海上军事斗争,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加强诸军兵种力量联合准备和联合运用,提高日常战备水平。着眼全面履行军队历史使命,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形成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有机统一,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我国拥有少量核武器完全是出于自卫的需要,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我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不参加核军备竞赛。

这一政策首先是一种政治上的考虑。它既是一种政策,也是一种战略思想、哲学理念和文化传统,是在深刻认识核武器本质和中国真正优势的基础上,谋求拥有核武器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这一政策有利于实现战略威慑。“不首先使用”就是将核武器作为最终的自卫防御手段,把核武器的作用仅限于威慑对手的核进攻。这既充分显示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防御性目的,又大大增强了中国核威慑的可信性。不首先使用不等于不使用,在国家遭到核攻击时必须对敌坚决实施报复性核反击。这一政策要求核武器必须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从而能在遭受核打击后仍有可靠有效的反击能力,实际上提出了中国核武器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我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核力量,确保核武器的安全可靠,保持核力量的战略威慑作用。核导弹部队和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直接由中央军委指挥,在国家遭受核威胁时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提升戒备状态,做好核反击准备,慑止敌人对我国使用核武器;在国家遭受核袭击时,使用导弹核武器对敌实施坚决反击。

六、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与世界的和平繁荣息息相关,人民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寻求实现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

坚持开放、务实、合作的理念,深化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坚持以增强政治互信为基础,以促进共同安全为目标,遵循平等协商、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安全关切、不针对第三国、不威胁和损害他国安全稳定等原则,推动建立平等、互利、有效的军事互信机制。

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积极倡导、推动并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保安全、以合作化干戈,努力寻求和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通过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致力于实现双赢和共赢。中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领域国际合作。按照战略互惠、平等参与、对等实施的原则,与外国军队开展联合演习和联合训练,以促进互信合作,借鉴有益经验,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300多个国际公约,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中国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军事安全责任和义务,为国际安全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支持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根据联合国决议和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达成的协议,中国派出维和部队和维和军事专业人员,进驻指定国家或地区,在联合国主导下组织实施维和行动,主要承担监督停火、隔离冲突和工程、运输、医疗保障以及参与社会重建和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向有关受灾国提供救援物资与医疗救助,派出专业救援队赴受灾国救援减灾,为有关国家提供扫雷援助,开展救援减灾国际交流。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与多国护航力量进行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

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维护全球战略稳定。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

作者:刘亚洲类型:军事状态:已完结

中央党校“当代世界”系列教材自2003年出版、使用至今已逾10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