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蚂蚁文学 > 资讯 边走边看法国历史刘显闻圣克洛蒂尔德完整版在线阅读全文

边走边看法国历史刘显闻圣克洛蒂尔德完整版在线阅读全文

时间:2019-12-30 13:15:47编辑:从蓉

小说主人公是刘显闻圣克洛蒂尔德的书名叫《边走边看法国历史》,这本书是作者佚名写的一本历史类小说,书中情节设定引人入胜,真的超好看。下面是小说介绍:本书旨在让读者了解有关法国历任国王及重要史实的基本核心知识。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环法旅行,走过优雅沉稳的巴黎、军事要塞梅斯、文化交融的斯特拉斯堡......讲述着每一个城市的历史,最终融合成了法国的简史。本书的切入点十分特殊,首次从讲述法国国王的故事的角度来深入法国历史,同时添加了从游历的教堂的顺序的时间线为辅,展开到相关联的重要人物,也延伸至历史,这样的结构丰富而不杂乱,有助于中国读者快速的了解、精确的把握住法国历史的核心人物及事件,同时有图片加以说明,做到图文并茂、清晰易懂。

《边走边看法国历史》 第三章 免费试读

圣马丁教堂和铁锤查理

离开巴黎后参观的第一个外省城市,是位于中央大区安德尔-卢瓦尔省的省会图尔市(TourIndre-et-LoireCentre)。早就知道图尔是位于法国中心腹部的历史名城,尤其是卢瓦尔河谷城堡群(ChateaudeLoireValley)更是闻名世界,是到法国旅游不能错过的地方之一。关于这点,在本书后面有关弗朗索瓦一世的章节详细讲。

这次到图尔市的主要旅行目标还不仅是卢瓦尔河谷城堡群,还有距离图尔市西南100多公里的丰特弗罗德修道院(Fontevraud-l’Abbaye)。丰特弗罗德修道院所在地位置实际上已经不在中央大区,而是位于其以西的卢瓦尔河地区大区曼恩-卢瓦尔省的索米尔小镇(SaumurMaine-et-LoirePaydeLaLoireRegion)。这座具有900多年历史的丰特弗罗德修道院就是中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HenryIIofEngland)和他的妻子——被称为中世纪的传奇女王——“阿基坦的埃莉诺”(EleanorofAquitaine)最后安葬的地方。亨利二世和埃莉诺女王的儿子,也是另一位著名的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RichardtheLionheart)”,他的遗体也葬在此处。狮心王理查可以说是整个中世纪长达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时代最著名的国王,他所领导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取得了胜利。在本书的后面章节中将讲到他的故事。

由于路途较远,到丰特弗罗德修道院参观多亏了妻子的两位法国友人热情帮助,他们驱车带着我们参观了丰特弗罗德修道院。让-克里斯托夫(JeanChritopher)是土生土长的图尔人,在图尔市北郊有自己的公司。因为有意开拓中国市场,所以来过几次中国。另一位法国朋友是马修-弗雷德里克(MathewFrederick),他是一位成功的法国厨师,从业20多年,在图尔市拥有自己的法式餐厅。两年前,他果断地转让了自己经营了10多年的餐厅,实现了财务自由。目前正在环球旅游,并有意来中国教授法餐烹饪技术。

就在我和妻子到达图尔市的早晨,等候两位法国朋友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了圣马丁教堂。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在外国旅游,尤其是在欧洲旅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事先并没有安排,一些非常重要的旅游景点就会在旅途中突然出现,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或许就是自助旅游的特点之一吧。

圣马丁教堂,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圣马丁巴西利卡式天主教教堂(BailicaofSaintMartin)。

教堂是一个概括性的中文称谓。实际上每座教堂都因为自己的特性,这种特性可能是建筑样式上的,也可能是和天主教教会系统相联系的,而拥有自己相对具体的称谓。就拿我们最为熟悉的巴黎圣母院为例,其实翻译得并不准确。Notre-DamedePari(Notre-DameCathédraldePariorimplyNotre-Dame),其中“Notre-Dame”的中文意思直译就是“我们的女士”,但在这里专指“圣母马利亚”(HolyMotherMary),所以她的中文通用译名就来自这座教堂所奉献给的圣母马利亚。由于在法国,主要宗教为天主教,所以在很多法国城市也都有Notre-Dame,即圣母院或者圣母大教堂。而巴黎圣母院因为是罗马天主教巴黎教区(DioceeofPari)的主座教堂(Cathedral),即大主教(Archbihop)所在地的教堂,所以巴黎圣母院准确的名字应该是“巴黎圣母主座大教堂”。同理,我们在第一章所讲到的兰斯大教堂(Notre-DamedeReim)的全名应被译为“兰斯圣母主座大教堂”(Notre-DameCathédraldeReim)则更为合适。

圣马丁教堂并不是主座教堂,图尔的主座教堂是图尔大教堂(TourCathédral),因为教堂奉献给圣加蒂安(GatianuofTour),所以也被称为图尔圣加蒂安主座大教堂(SaintGatien’Cathedral),这也是一座被列入法国历史保护单位(MonumentHitorique)的著名教堂。圣马丁教堂属于巴西利卡式教堂。巴西利卡式教堂来源于古罗马的一种建筑形式。在希腊语中Bailica一词是“王室拱廊”(RoyalStoa)的意思,后来延伸出“王者之室”(TribunalChamberofKing)的含义。巴西利卡式建筑一般位于古罗马城市的中心市场(Forum)中,最开始并没有宗教用途,只作为市政府行政办公场所。313年,***教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巴西利卡式建筑才逐渐被赋予了宗教含义。从建设结构上讲,巴西利卡式教堂一般拥有一个大厅(Nave),大厅两边被内部廊柱(Colonnade)隔开成为左右侧廊(Aile)。一般而言侧廊都略低于中央大厅。这样,更多的光线才能够从位于侧廊墙上的长廊窗户(CleretoryWindow)透进到中央大厅,同时在巴西利卡式教堂的大厅两端,一般而言是在大厅中央的祭台后面有半圆形的后殿(Ape)。

巴西利卡式教堂还具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就是罗马天主教的教皇(Pope)曾经在教堂中举行过一些特殊的庆祝仪式,也就是说如果教皇巡游到某个教区,教皇一般会在巴西利卡式教堂中举行弥撒或者其他宗教活动。或许世界上最雄伟、最华丽的巴西利卡式天主教教堂就是位于梵蒂冈(Vatican)的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Bailica)。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图尔市的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新建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其规模与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相比逊色了很多。目前的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占地实际上只相当于其鼎盛时期的后殿部分,由此可见历史上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是多么的宏大和气派。现在紧邻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一条街区的位置,耸立了一座30多米高的钟塔,传说这座钟塔就是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原来翼殿(Tranept)前面的塔楼。尽管建于公元4世纪并在欧洲中世纪初期,也就是墨洛温王朝和卡洛林王朝时期达到鼎盛的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被战火毁掉了,但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最为核心的圣物,圣马丁(SaintMartin)的遗骸却被保存了下来。时至今日,圣马丁的遗骸仍然被保存在教堂祭台正下方地下室(Crypt)的陵墓(Tomb)中。

从圣马丁于397年去世开始,历朝历代的天主教信徒,无论是国王贵族,还是教皇平民,都不远万里来到图尔,来到圣马丁巴西利卡式教堂朝圣。20世纪最著名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PopeJohnPaulII)在1996年9月21日也曾经到这里来瞻仰圣马丁的圣物。

圣马丁也被称为图尔的马丁(MartinofTour)。之所以被称为图尔的马丁是因为圣马丁从371年开始就任图尔教区的主教,并直到他去世为止。圣马丁是西欧非常著名的天主教圣徒,对于他的崇拜在西欧各国非常盛行,尤其在法国特别浓重。

根据圣马丁的传记(Vitae)所记载的来看,马丁出生于316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还雄踞高卢地区的时期。在罗马帝国内信奉***教的还属于少数。马丁出生在一个罗马高级军人家庭,他从小受到的是传统的罗马军事教育。所以,成年后他也子随父业,生活在古罗马帝国辽阔的军事要塞中。

马丁之所以弃武从教,源自著名的“割袍赠乞丐”(LegendofMartin’

Cloak)的故事。传说一年冬天,马丁在法国现在的皮卡第大区亚眠市(AmienPicardy)驻防。当他骑马路过亚眠城门的时候,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正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直以来对穷人都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马丁毫不犹豫地用宝剑隔断了自己衣袍的一半,送给了这位乞丐,以抵御严寒。然而在当天晚上,令马丁没有想到的是,耶稣出现在了他的梦中。耶稣告诉马丁那位接受赠袍的乞丐是他本人,并且耶稣对旁边的天使说道:

ThiiMartin,theRomanSoldier,whoinotbaptized,hehadcladmewithhicloak.

这就是马丁,一位罗马士兵,尽管他还未领洗,但他今天把衣袍给我了。

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以有关圣马丁的圣像描绘中,常会借用它,很多油画中端坐在骏马上的马丁正在挥剑割断自己的衣袍,赠给一位上身***的乞丐。

马丁在得到上帝的启示(Revelation)之后就毅然放弃了军旅生涯,也许在他看来,战场上的杀戮并不能够带来和平和安宁,更不是上帝的教诲。所以从此,马丁一心事主,在高卢地区传播天主教。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圣马丁被称为乞丐和穷人的保护者,更是士兵,尤其是步兵的保护者。这就是后代法兰克王国为什么特别推崇圣马丁的原因。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西欧许多国家,每年的11月11日都被定为圣马丁的瞻礼日,即圣马丁节。而1918年的这一天也恰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签订停战协议的日子。所以,当时很多法国人民相信正是他们信仰和崇拜的圣马丁,这位步兵的保护者为法国带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甚至在如今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找到圣马丁的痕迹。由于圣马丁一直被奉为士兵的保护者,所以在战争中,为士兵提供宗教服务的神父也因此被称为Cappellani(拉丁文)。这个拉丁单词的法语化为Chapelain。而在我们现在英文中为Chaplain,也就是随军神父的意思。另外一个和圣马丁有关的单词Chapel(小礼拜堂)也是从拉丁文Cappellanu演变过来的,其最初的含义就是在教堂中存放圣马丁圣物的小房间,后来就逐步演变为进行忏悔和祈祷的小型教堂。

圣马丁出任图尔教区的主教之后,更是一如既往地关心穷人,扶危济贫,同时公正严谨,甚至对当时盛行在高卢地区阿里乌斯教派(Arianim)都给予了相对宽容的刑罚,这也为圣马丁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图尔教区在圣马丁的带领下也迅速成为当时高卢地区,从墨洛温王朝至卡佩王朝的一个文化中心,这里的修道院和教堂,汇聚了大量文化精英,尤其是圣马丁教堂的撰经室(Scriptorium)更是为继承和传播古典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于圣马丁并不是这章的主人公,所以我就不再详细讲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有关圣马丁的书籍(HagiographyofSaintMartin)。

我们这章的主角是铁锤查理(CharleMartel)。他是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后期著名的宫相。虽然铁锤查理没有封王,他的称号只是“法兰克人公爵和王子”(DukeandPrinceoftheFrank),但铁锤查理是一位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冕之王。他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在他做宫相的时期,虽然保留了墨洛温王朝后期的傀儡国王,但法兰克王国的实权却被他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同时由于其在军事上所取得的辉煌胜利,更是赢得了当时法兰克贵族们的真心拥戴,所以铁锤查理名为宫相、公爵和王子,但其实就是国王。尽管他最终未能称王,但他的继承人矮子丕平成了国王,并开启了全新的卡洛林王朝。

在讲述铁锤查理之前,不得不再追忆一下末期的墨洛温王朝。上一章讲到639年,最后一位统一整个法兰克王国的国王,达戈贝尔一世(DagobertI)去世之后,王权就逐渐被宫相控制。而这时的宫相正是铁锤查理的祖先,被称为兰登丕平(PepinofLanden)。兰登位于现在比利时境内,是丕平的出生地。而为了把兰登丕平和铁锤查理的儿子,也就是矮子丕平区分开来,也称前者为老丕平(PepintheOldortheElder),后者为小丕平。

兰登丕平是整个丕平家族的第一代领袖,也可以说是整个卡洛林王朝的杰出祖先。当然后来卡洛林王朝的官方史官为了把卡洛林王朝和古罗马帝国联系起来,还把丕平家族追溯到古希腊晚期的特洛伊人(Trojan)。

兰登丕平作为法兰克王国在兰登地区的诸侯(Vaal),骁勇善战,是当时整个墨洛温王朝最有实力的派系之一。在达戈贝尔一世去世之后另一个实力派系就是阿努尔夫家族(HoueofArnulfofMetz)。和丕平家族不同的是,阿努尔夫家族的第一代领袖梅斯的圣阿努尔夫(SaintArnulfofMetz)首先是作为国王的谋士而赢得了国王的信任,其后圣阿努尔夫出任当时奥斯特拉西亚王国都城梅斯所在教区的主教(BihopofMetz)。圣阿努尔夫在国事、宗教事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其名,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位阿努尔夫在去世后被罗马天主教廷册封为了圣人。

丕平家族和阿努尔夫家族在兰登丕平的下一代实现了联姻,以加强这两个法兰克王国中最具实力家族的权力。兰登丕平的一位女儿嫁给了圣阿努尔夫的一个儿子,而这对夫妻所生的儿子,就是铁锤查理的父亲,赫斯塔尔丕平(PepinofHerital)。赫斯塔尔丕平同样位于现在的比利时境内,这个地区是丕平家族的势力基地。卡洛林王朝最著名的查理曼大帝,也就是铁锤查理的孙子也出生在赫斯塔尔丕平小镇。

赫斯塔尔丕平出任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宫相之后,迅速向纽斯特拉西亚王国发动了进攻。经过687年的泰尔特里战役(BattleofTertry)后,纽斯特拉西亚王国彻底臣服于赫斯塔尔丕平。从此,联姻后的丕平家族和阿努尔夫家族牢固地控制了包括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纽斯特拉西亚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内的整个法兰克王国。这时候颤颤巍巍在国王宝座上的只不过是赫斯塔尔丕平手中任意处置的少年国王而已。

赫斯塔尔丕平作为宫相实际控制法兰克王国长达28年之久。715年赫斯塔尔丕平去世后,他的私生子铁锤查理终于继承了父亲的宫相和法兰克人的公爵和王子的头衔,这年他年满26岁。

原本作为私生子的铁锤查理的继承权是有争议的,但由于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行政管理能力迅速赢得了地方诸侯贵族的赞誉和拥护,宫相的地位也就逐渐稳固了。铁锤查理可以说是他那个时代整个欧洲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带领的军队常常在敌人最想不到的时候,在敌人最想不到的位置,以敌人最想不到的方式发动攻势。他用兵神速,常常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对敌人阵线最薄弱的环节给予迅速的致命打击。铁锤查理不但是军事指挥家,更身先士卒、勇敢无畏,冲锋在最前面。当然,这是那个时代战争的一个特点。军衔最高的人才有资格冲锋在队伍的最前面。一旦战争爆发,国王和士兵一样都没有胆小退缩,只有拼死冲杀。他是名副其实、战无不胜的百胜将军。在他的指挥下,法兰克人所向披靡,对周边的王国,从东边的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Bavarian),到中部的阿勒曼尼人a,还有位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人(LombardKingdom),以

aAlemannian:其大致范围在现在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南部、法国的阿尔萨斯地区(AlaceRegion)和瑞士的东部地区。

及法兰克西南部的阿基坦人(Aquitaine),都被铁锤查理打败,臣服于法兰克王国。

铁锤查理最辉煌的军事胜利,毫无疑问并不是在与上述“蛮族”或者***教其他王国的战争中取得的。铁锤查理在世界军事历史中是作为732年图尔之战(BattleofTour)的胜利者而被后世永远铭记的。图尔之战a是一场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世界性战役。铁锤查理指挥西欧的***教联军,在图尔之战中击败了号称战无不胜的倭马亚王朝军队,阻止了阿拉伯人的入侵。

570年,先知***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出生(Mecca)。52年后的622年,先知***带领***离开麦加来到了麦地那(Medina),从此开启了***教纪元。632年***去世之后,***国家在四大哈里发(Rahidun:theRightlyGuidedCaliph)时期迅速对外扩张,并很快就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庞大而强盛的帝国。而继承四大哈里发的倭马亚王朝(UmayyadDynaty)更是挺进到西欧腹地的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Peninula),也就是现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在711年正式登陆伊比利亚半岛。拥有重装骑兵(HeavyCavalry)优势的倭马亚王朝的军队所向披靡,以雷霆之势攻占了当时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土地,并直逼比利牛斯山下。包括西哥特军队在内的西欧军队,在倭马亚王朝的军队入侵时,基本上以轻骑兵和步兵(LightCavalryandInfantry)为主。而倭马亚王朝军队的重装骑兵具有的超强杀伤力和抵御力在战场上赢得了绝对优势。这个新的兵种引起了铁锤查理的高度关注,他深知倭马亚王朝的军队终究要跨过比利牛斯山脉,向高卢腹地进攻。要阻挡他们就必须建立自己的重装骑兵和正规军(RegularArmy),而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正规军和重装骑兵则需要大量的金钱。所以,铁锤查理把目光投向了拥有大量土地的教会和大贵族,同时推行采邑制来改革土地,以此强化军队。

aBattleofTour:由于年代的久远,也有后代历史学家认为该战的战场是在现在图尔市和普瓦图-夏朗德大区的普瓦捷之间,所以也有历史学家称该战为普瓦捷之战。

果然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Rahman)率领倭马亚王朝的精锐骑兵部队,号称3万大军,终究越过了比利牛斯山脉,向阿基坦地区进攻。很快他们就占领了阿基坦公国的都城波尔多。侥幸逃脱的奥多公爵迅速向铁锤查理求救。

于是,铁锤查理率领以法兰克人为主的多国部队从北方迅速南下,并于732年的10月,在图尔地区和阿卜杜勒·拉赫曼相遇,两军由此展开了决战。令阿卜杜勒·拉赫曼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铁锤查理竟然建立起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给了他致命的打击。

倭马亚王朝占据伊比利亚半岛长达七个多世纪。这也就意味着***教重新夺回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即西欧历史上著名的再征服运动(Reconquita)持续了七个多世纪。直到1491年,《格拉纳达条约》(TreatyofGranada)的签订才彻底结束了倭马亚王朝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统治,防止了西欧被***化。而图尔之战无疑是整个运动的关键之役。

借用英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爱德华·克里西勋爵(SirEdwardCreay)在其著作《决定世界历史的15场战争》(TheFifteenDeciiveBattleoftheWorld,1851)一书中的话来说,那就是:

thegreatvictorywonbyCharleMartel...gaveadeciivechecktothecareerofArabconquetinWeternEurope,recuedChritendomfromIlam,[and]preervedtherelicofancientandthegermofmoderncivilization.

铁锤查理所赢得的这场伟大胜利,阻止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征服事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将***教从***教中拯救出来,同时保存了古代文明的珍贵遗产和现代文明的萌芽。

比爱德华·克里西勋爵早一个世纪的另一位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也曾特别强调图尔之战在改变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其长篇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TheHitoryof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中对图尔之战的历史意义,作过这样的描述:

theeventthatrecuedourancetorofBritain,andourneighbourofGaul[France],fromthecivilandreligiouyokeoftheKoran.

图尔之战,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把我们的不列颠祖先从《***》的民事和宗教束缚中拯救出来,同样也拯救了我们的邻居高卢(法国)。

吉本更是称赞铁锤查理为“历史的英雄”(HeroofAge),并说:

Chritendom...delivered...bythegeniuandgoodfortuneofoneman,CharleMartel.

铁锤查理,凭借自己的天才和好运,解救了整个***教。

为西欧也为整个***教世界赢得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图尔之战的查理,也为自己赢得了“铁锤”(Martel)的美誉。所以在这之后,很多关于铁锤查理的油画和雕塑描述的都是铁锤查理傲然于马上,挥动着铁锤,砸向撒拉森人a士兵。

在图尔大捷之后,铁锤查理率兵南下,横扫被撒拉森人占领的“七城之国”b。由于多种原因,盘踞在“七城之国”的撒拉森人并没有被彻底清除,尤其是作为撒拉森人要塞的海港城市——纳博讷一直未能攻破。当然经过图尔之败后,高卢地区的撒拉森人已经日薄西山,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了。铁锤查理的主要精力重新投入对法兰克人的传统敌人——萨克森人、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伦巴第人等还未彻底臣服的日耳曼“蛮族”或者其他***教国家的战争。收复纳博讷,彻底扫荡撒拉森人的历史责任就落到他的继承者矮子丕平肩上。

aSaracen:撒拉森人在中世纪就是西欧对***的统称。

b七城之国:***军队从711年之后,不仅占领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而且依靠强大的海军,还在当时的塞蒂马尼亚地区沿海地区建立了殖民地,其大致范围相当于现在法国西南靠地中海的朗格多克-鲁西永大区。塞蒂马尼亚在拉丁语中是七个城市的意思,这主要是指位于该地区的七个主要城市,包括尼姆、贝济耶、纳博讷等。所以,塞蒂马尼亚地区也被称为“七城之国”。

741年,铁锤查理病逝,终年53岁。从737年法兰克王国的名义国王,蒂埃里四世去世之后,铁锤查理就一直未安排新的王位继任者。到铁锤查理去世的时候,法兰克王国的王位已经空置了四年。换句话说,在铁锤查理作为宫相的最后四年中,他真正做到了万人之上。尽管铁锤查理并不是名义上的国王,但作为实际王权的操控者,他将法兰克王国分配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长子卡洛曼(Carloman)继承了奥斯特拉西亚王国和新兼并的阿勒曼尼地区,而次子矮子丕平则继承了纽斯特拉西亚王国和勃艮第王国。

显然,凭借自己的赫赫战功和为法兰克王国带来的繁荣,铁锤查理是完全可以罢黜墨洛温王朝的这些“无事可做”(Do-Nothing)的国王,而自立为王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而他的继承人矮子丕平做到了。

751年,矮子丕平正式废除了由他和哥哥卡洛曼一手扶持坐上王位的希尔佩里克三世,自立为王,正式结束了墨洛温王朝,从此开启了卡洛林王朝的江山。为了纪念卡洛林王朝的实际奠基人,矮子丕平用他父亲铁锤查理的名字作为自己王朝的名字。查理“Charle”在拉丁文中对应的就是“Carolu”,这正是“CarolingianDynaty”(卡洛林王朝)名字的由来。

最后我还是用爱德华·吉本对铁锤查理的评价来结束本章:

Inalaboriouadminitrationof24yearhehadretoredandupportedthedignityofthethrone...bytheactivityofawarriorwhointheamecampaigncoulddiplayhibannerontheElbe,theRhone,andhoreoftheocean.

经过24年勤劳艰苦的统治,铁锤查理不但恢复了王位的尊严,还通过恢复人民对于王位的信任而加强了国家的团结……作为一名战士,铁锤查理可以把他的旗帜在同一场战争中插到从北方的易北河到南方的罗纳河甚至远到大洋沿岸的广袤土地上。

作者和两位法国朋友在丰特弗罗德修道院的合影

石雕《圣马丁割袍赠乞丐》

油画《圣马丁割袍赠乞丐》

位于凡尔赛宫的铁锤查理的雕塑

边走边看法国历史

边走边看法国历史

作者:佚名类型:历史状态:已完结

本书旨在让读者了解有关法国历任国王及重要史实的基本核心知识。作者以一个游客的身份环法旅行,走过优雅沉稳的巴黎、军事要塞梅斯、文化...

小说详情